急诊治疗牙龈出血的临床体会

牙龈出血常见于口腔科急诊。笔者收集了148例急诊牙龈出血患者。现简要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概况从1997年到2012年,共收集了148例牙龈出血的急诊患者。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只有7岁。多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95例。

1.2出血原因126例由局部牙周病引起,22例由全身性疾病引起。局部原因为:牙龈炎55例,牙周病9例,咬合创伤3例,拔牙后出血34例,洁治后出血3例,牙龈瘤13例,牙龈息肉7例,牙龈乳头溃疡1例,恶性肿瘤1例。全身原因为妊娠期龈炎6例,心血管疾病11例,血液病1例,糖尿病4例。

2、治疗方法根据出血量和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治疗。

2.1去除局部刺激,擦去血块,找到出血点,彻底清除出血点的牙结石和坏假牙,平整根面,然后用3%H2O2和2%碘伏反复交替冲洗,再用碘甘油棉球填塞加压,直至出血停止。如果是拔牙等外伤引起的牙龈撕裂出血,要用粗针和粗龈乳头牵引缝合或水平褥式缝合。

2.2对牙龈息肉、牙龈瘤进行烧灼,电凝或激光切除或烧灼止血;也可用40%硝酸银或50%三氯乙酸化学烧灼止血,用蘸有上述药物的小棉球在出血点上按压片刻,局部形成白色药膜覆盖出血点2止血。

2.3压迫填塞法对于出血严重或疗效不佳的患者如烧灼、牙周填塞、明胶海绵、碘甘油棉球或凝血酶可置于出血点进行压迫填塞,对于明胶海绵压迫填塞不良的患者,可用碘仿纱布止血。牙周填塞和碘仿纱条根据情况7-10天取出。

2.4配合全身药物治疗,对于出血严重者,应给予止血剂和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巩固局部治疗效果。接受心血管疾病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及时向心血管医生咨询,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3.结果

117例牙龈出血在局部治疗后半小时内基本停止;5例仍有少量渗血,全身用药24小时后基本停止;3例牙龈瘤患者经局部和全身治疗后仍有出血,急诊手术切除后治愈。23例牙龈出血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经局部止血后转诊至相关科室治疗。

4.讨论

4.1急诊牙龈出血多见于夜间。在夜间,由于迷走神经兴奋和血管扩张,容易发生牙龈出血,而高血压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夜间牙龈出血。

4.2局部因素中,大部分在龈缘和牙周袋内有结石。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患者缺乏口腔保健常识,往往忽视早期牙龈出血的症状,有的甚至在少量自发出血后不愿就诊,导致病情加重。在过度疲劳、精神压力过大、酒精中毒等因素下。身体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牙龈炎、牙周炎,或已有的牙周病加重,导致牙龈出血。对于这类患者,在大多数情况下,牙龈出血往往可以在局部刺激因素完全消除后停止并治愈。

4.3外伤和拔牙是牙龈出血的最直接原因。对受损组织进行局部处理、复位、缝合、压迫或压力填充,可以止血。

4.4口腔外观看起来像正常牙龈的患者,也可能因为全身性疾病导致牙龈出血。反复牙龈出血往往是一些全身性疾病的前兆,值得牙医注意。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在血压波动或用力时容易引起心血管破裂,一般很难止血。这类患者不宜盲目给予止血药,应结合病史谨慎使用,尤其是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栓塞史者,应咨询心血管内科医生。各种血液病均可引起牙龈出血,常表现为持续渗血,稍加压迫即可止血,但原发病不改善,牙龈出血还会复发。糖尿病患者由于全身抗感染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牙周疾病,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血管脆性改变,更容易发生出血。因此,不能忽视原发病的治疗。

4.5对于牙龈息肉、牙龈瘤患者,出血多由外伤、溃疡、继发感染引起,单纯局部止血效果往往不理想。应及时切除牙龈息肉和牙龈瘤,彻底止血;疑似恶性肿瘤患者或确诊患者在紧急情况下不宜过度刺激,否则会加速其生长。紧急治疗后,应及时转诊治疗。

4.6局部止血后,应详细检查全身及部位,明确出血原因。同时要去除牙龈出血的诱发因素和诱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慢性疾病。同时应去除局部刺激,全身用药,控制血压,降低血糖,控制感染,促进凝血。

虽然牙龈出血是一种常见病,但是患者在就诊时往往会很恐慌,这就要求医生不仅要耐心安慰患者,还要采取非常有效的止血方法来稳定患者的情绪。但严重顽固性出血,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患者休克死亡,后果极其严重,应引起牙医的重视。

关于中旗网|联系我们|免责声明|网站地图

  赣ICP备2025060243号-1 Copyright © 2012-2024中旗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