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工作忙,吃不到一顿饭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少吃一顿饭往往容易感到大脑能量不足;如果贪吃多吃,往往容易摄入过多能量,诱发肥胖。要保持健康,一日三餐必不可少,但为什么要一日三餐呢?它的科学道理在哪里?
一日三餐补充大脑需求,调节身体机能。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一日三餐”的习惯?现在已经无法测试了。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日本在江户时代后期开始实行一日三餐。古代人白天活动时间短,一般一天吃两顿饭。随着人们白天活动的增多,一日两餐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逐渐变成了一日三餐。
由于生活习惯的多样性,很大一部分现代人因为忙或者麻烦,往往只吃两顿饭,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前国立健康营养研究所所长、人类综合科学大学特聘教授小林指出:“只有坚持一日三餐的良好习惯,才能保证营养均衡,保持身体健康。”比如一个人不吃早餐,那么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身体就会对热量更高的食物产生需求,食量就会增加到一定程度。如果这种模式成为常态,很可能成为肥胖和生活方式疾病的根源。
通社女子大学的科基里玛豹妹教授从大脑能量需求的角度解释了一日三餐的重要性。作为大脑重要的供能来源,糖原每天至少需要120克才能供给正常的大脑活动。但肝脏通过一餐能产生的糖原最大量是60克左右,5-6小时就会消耗完。如果一天只吃两顿饭,不吃太多,很可能是糖原不足。
Kokirima说:“即使在人睡觉的时候,大脑也是不断活跃的。要保持大脑活跃,一日三餐必不可少。”顺天大学的白泽卓尔教授也说:“一旦提供给大脑的营养物质不足,大脑很可能会萎缩,而防止这种现象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坚持一日三餐。”他还强调,一日三餐可能对人体衰老和痴呆症也有一定影响。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一个生物钟,随时调节着身体的体温、血压、血糖值。女子营养大学的浦池贵子认为,一天规律的进餐对维持生物钟的调整有重要作用。她说,饮食对维持人体内的激素平衡也做出了突出贡献。最近有研究指出,人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会分泌不同的激素,而激活这些酶的正是规律的一日三餐。
普奇强调,早餐开启一个人一天的能量开关,午餐补充人在活动中消耗的能量,晚餐调节人体内的营养平衡。每一顿饭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尤其是早餐,如果不吃早餐,很容易因为血糖值降低而使胰岛素难以发挥作用,不利于人体健康。白泽指出,真正的一日三餐不仅仅是吃点东西填饱肚子。如果每天喝酒吃高能量的食物,只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吃的质量好很重要。
怎样才能吃的更有质量?
要想真正吃得有质量,需要花很多心思和功夫。除了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出版的《膳食营养宝塔》来搭配每餐的营养平衡,养成一餐只吃八分饱、晚上不吃太晚的好习惯也很重要。即使你不能绝对完美地参考科学的膳食规则,但尽可能遵循正确的膳食要求,对你的健康是有益无害的。
白泽教授建议每天早上喝一杯果蔬汁。他指出,蔬菜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可以有效抑制导致脑萎缩的物质,在早上唤醒人们的大脑。
老人们的饮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老人们的消化系统已经退化,所以需要更多的考虑老人们的营养需求,以及他们能吸收多少。小林特聘教授建议老年人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汤和粥,中午吃碳水化合物食物。晚饭要在睡前两个多小时吃完,尽量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类、海鲜等。
此外,专家指出,吃饭不仅是咀嚼和吞咽的过程,也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尽可能和朋友家人一起吃饭,边吃边愉快地交流,对保持心理健康也更有帮助。
最新更新
赣ICP备2025060243号-1 Copyright © 2012-2024中旗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