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非常重视饮食与保健的关系,认为适当的饮食是延年益寿的基础。比如汉代的内科医生张仲景说:“活着的根本是食物。但是,吃得好的,不吃的,不懂得吃得好的,都不足以生存。如果突然不学了,真的很可悲。”人们认为,我们必须学习合理饮食的知识,以避免不合理的饮食损害人体健康。古往今来,中医养生专家提出了合理饮食养生方法的四大原则。古人的经验可以作为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参考。
1.清淡饮食(有两层意思)
一、口味清淡,酸、苦、甜、辣、咸五味不要太偏。
比如《黄帝内经》说“五味调和,健筋骨,顺气血,延年益寿。”如果“味道太酸,脾气绝对;味道太咸,脉搏凝固,内心压抑;太甜的味道导致骨痛、脱发、肾气衰竭;味道太苦,皮肤会干,胃会疼;味过刺鼻,则肌尖爪枯,五味俱伤。”
第二,多吃素少吃肉,少喝酒。比如唐代的孙思邈说“养生的关键是少吃肉”,认为肥肉和酒是烂肠的食物。“脂肪吃多了会生病,酵母喝多了会积累酒量。”
2.膳食控制
晋代葛洪提出“养生的目的不是吃饱而是喝足”。梁代陶弘景解释“饮食过度,气滞脉塞,血气不畅,则伤也”。明代《老老恒言》说“少吃总是有益的,脾胃易磨易运,是化精血。否则多吃直到伤身,所以少吃以平脾。”本文从保护消化系统功能的角度阐述了饮食控制的意义。后来龙尊旭在《饮食坤言》中指出,吃得多的人有五苦:一是大便次数多,二是小便过多,三是打扰睡眠,四是太重不能学习,五是消化不良,自我停滞。上述观点类似于现代医学认为暴饮暴食会导致肥胖,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加速衰老进程。
3.饮食是根据个人需要量身定做的。
中医认为,人体有寒热虚实等不同的物理属性,所有食物也有温、凉、润、燥、补、泻的特点。在食物的选择上,要注意是否适合人体的物理属性。所谓“适合养生者,不适合养生者”。
比如虚寒体质的人,应该多吃温热的食物,而不是生冷生冷的食物。比如阴虚火旺的人,要多吃甘甜滋补的食物,而不是温燥辛辣的食物。在这方面,历代保健科学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按时间吃饭。
自然四季气候的变化必然会对身体产生重要影响。随季节变化调整饮食是传统养生方法的重要内容。比如春天,万物发芽,阳气发育。这时候要多吃带萌芽的食物,帮助阳气上升;暑热灼人,阴津易伤。这时候要多吃些甘润之品,清热生津。秋天,气候变得凉爽干燥。这个时候要少吃辛燥之物,多使用滋润养阴之品,滋润养肺。冬天万物皆藏,气候寒冷。这个时候要少吃寒凉的东西,多使用温阳补肾的产品来护阳。
最受欢迎的饮食是热的。12种昆虫食物用来滋养皮肤。多吃猪红色的夏季保健食品。使用了40种方便面
最新更新
赣ICP备2025060243号-1 Copyright © 2012-2024中旗网 版权所有